|
合肥疾控发布最新提醒 |
来源:合肥疾控 发布日期:2023-04-06 人气:338 |
|
【导语】:
合肥疾控提醒您,4月要重点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加强个人防护,同时也要做好水痘、百日咳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
|
合肥疾控提醒您,4月要重点关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加强个人防护,同时也要做好水痘、百日咳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密闭条件下可通过气溶胶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等。继续保持良好个人防护习惯。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不仅可以预防新冠感染,也可以预防其他呼吸道传染病。注意生活起居的调理。作息规律,饮食合理、有营养,适量运动、充足睡眠、注意保暖。学校师生、家长做好健康监测。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及时就医,不带病到校工作或学习。脆弱人群(65岁以上老人、基础病患者和未接种疫苗者)以及未感染人群仍需加强个人防护。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甲、乙、丙三型流感病毒分别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四肢酸痛等症状。春季是流感高发时期。人群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具有高流感并发症风险的人群有5岁以下儿童、65岁及以上老年人、孕妇、以及患有哮喘、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加强室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加强户外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前往人多拥挤场所。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加强晨检,及时发现病例,及时治疗,控制疫情,避免蔓延。身体不适及时就医,在症状出现的48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能有效缓解疾病症状、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建议老人、儿童以及有基础性疾病者在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一种由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主要经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4~6月为发病高峰,潜伏期可能为1~2周。临床表现为发热、消化道症状、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部分病例出现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能出现死亡。主要传播途径为被携带病毒的蜱虫叮咬,也可通过接触传播,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分泌物或排泄物存在被感染的风险。农事或户外活动时,尽量穿浅色、光滑衣服,穿长袖、长裤,戴帽,扎紧袖口、裤口,外露皮肤涂抹驱避剂。野外归来要检查自己衣服和身体有无蜱虫附着,尤其是仔细检查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有蜱虫叮咬或野外作业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症状,要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医生蜱虫叮咬或野外作业史。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呼吸道传染病是指病原体从人体的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等部位侵入后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一类疾病,如水痘、百日咳、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等。患者是最主要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健康带毒(菌)者和一些动物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传播方式包括飞沫、尘埃、气溶胶等,也可通过间接接触传播,如日常生活用品被传染源的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后,通过手、鼻、口等途径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者。人群普遍易感,尤其是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不洁净的手触摸眼、鼻和口;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捂住口鼻;不随地吐痰。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体育锻炼,注意根据气温增减衣物,增强自身的抵抗力。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减少与感染者的接触机会,必要时在公共场所佩戴口罩。 除注意预防上述疾病外,有过敏史和哮喘的市民4月份应注意花粉等过敏原引起过敏性疾病和哮喘复发。
更多信息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合肥帮】微信号:hefeibang! 关注我们,在合肥不迷路! |